• 專欄 | herostory

    1968年北大才女林昭被判死刑,行刑前她大喊:歷史將宣告我無罪! >

    1968年4月29日,上海龍華,36歲的林昭接到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道判決:二十年有期徒刑改死刑,并且立刻執行!她昂首闊步走出牢房,久違的陽光打在她身上,手腕上,胳臂上已經傷痕累累。長期關在屋子里以及失血,讓她看起來纖弱蒼白。她被身后的人推搡著,踉踉蹌蹌走向刑場。步槍瞄準她的胸膛,這個堅強了一輩子的姑娘環視四周,又將眼神投向了所有人看不到的遠方。少傾,忽而奮力仰天吶喊:“歷史將宣告我無罪!”子彈從槍膛中呼嘯而出,劃破溫柔的春風,釘在林昭的身上。她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停留在那個有些寒冷的春天。紅樓里的"林姑娘"林...

  • 專欄 | herostory

    傅國涌|致林昭:五十六年薄如紙片 >

    五十六年前,公元1968年4月29日,你的生命被折斷,上海街頭的電線桿上貼出的那一張紙片,在時代的水深浪闊之中,很少有人留意,你妹妹打著手電讀完那一頁奪去你生命的紙,默默地背下來。在這張刑事判決書的前面有一段語錄,其中說:“至死不變,愿意帶著花崗巖頭腦去見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無關大局。”你確實有著花崗石一樣的頭腦,自1957年下半年以來,你從來沒有屈服過,你不肯下跪,以顯出劊子手的高大。你只能站著被子彈擊中。你并不畏懼死亡,你曾寫下:“今日之下林昭除以牢獄為家園,只望以刑場為歸宿!”你要“將自己的赤子之...

  • 專欄 | expression

    張維迎:中國數千年停滯不前,根在思想壟斷! >

    張維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此文為張維迎教授2014年8月在鳳凰財經“智友會”上的演講本文轉自公號:思想堂思想堂思想薈萃公眾號首先謝謝智友會組織這樣一個讀書會。我先講幾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想談談啟蒙。啟蒙的本意就是原來生活在黑暗當中,我們看不見,我們在一種愚昧狀態當中生活。而啟蒙的核心就是“燈”,讓我們自己清醒,從愚昧當中解放出來。我們所謂的“愚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知道人究竟是什么。可以說,我認為現在大部分中國人,60%以上甚至于說99%,不把自己當人看。怎么不把自己當人看呢?人和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

  • 專欄 | herostory

    盜火者張志新:那個被歷史割破喉嚨的美麗女人 >

    “陳禹山在撰寫《一份血寫的報告》過程中采訪得知張志新因為拒絕認罪,在獄中背著18斤背銬,拖著沉重的腳鐐多次慘遭毒打,頭發幾乎被拔光,受人唆使,獄中男犯人數次對她實施強奸。”這是紀錄片《盜火者:張志新》里的一段解說,是血腥,是災難,更是慘痛的歷史。 在我搜集的大量人類暴力行為的資料中,對我的心靈震撼最深的,當然是那個被割斷喉管后再被槍殺的張志新了。張志新的事情,我在讀初中的時候就聽說了,當時只知道她是遼寧省委宣傳部的一個工作人員,在“文革”期間,她因為在思想和言論方面堅持自己的觀點,被打成“反革命”...

  • 專欄 | herostory

    張志新:我們民族那份帶血的記憶 >

    “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讓所有的茍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從那個年代走過的人對這首詩和詩里的“她”——烈士張志新都不會陌生。當年,正是原《光明日報》記者陳禹山的報道,使張志新成為那個時代最沉重的祭奠。本文選自《三聯生活周刊》總第370期,2006年1月23日出版。張志新口述:陳禹山采訪:李菁一份血寫的報告1979年元旦過后,我從新華社調到《光明日報》工作,在記者部做機動記者。那年春天,報社收到了遼寧《共產黨員》雜志寄的一份稿件,標題是《為真理而斗爭》,主人公是剛剛被平反的一位叫張志新的烈士。記者部...

  • 專欄 | herostory

    王忠新:涂鴉在張志新身上的“五大謊言” >

    近期,網絡上突然密集出現大量專題視頻片,用視覺藝術直觀展現“文革”中,張志新遭到慘無人道的折磨,其制作之精良、畫面之生動、沖擊之強烈、受眾之廣泛,格外引人注目。可無論怎么聳人聽聞地宣傳張志新那些帶“專利性”的悲慘遭遇,只要稍有常識性思維判斷能力,就會看破涂鴉在張志新身上的“五大謊言”。1. 張志新被“割喉”是最大的謊言。為制造和樹立張志新是為堅持真理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在陳禹山領銜對張志新的宣傳中,最吸引眼球,最令人垂淚,最令人痛心,最驚世駭俗,最能引爆輿論的,就是殘忍地“割喉”。陳禹山在《走向永生的...

  • 專欄 | herostory

    吳曉波:顧準-革命者的思想悲劇 >

    在一個革命的年代,任何一項“技術”事實上都服務于、以及被解讀為一種意識形態,顧準長期地困頓于這種邏輯之中,并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寫在前面的話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曾有兩個時間段走近顧準,其一是《跌蕩一百年》下卷關于計劃經濟年代的經濟史敘述,其二在創作《吳敬璉傳》時傳主對顧準的回憶。從此,顧準如一個頑固的存在,遙立在我生命的遠方。顧準出生于1915年7月1日,逝于1974年12月3日,過幾天就是他去世四十年的紀念日。前日,小雪節氣,貴陽凱悅酒店,窗外漫天銀杏飛舞,我在大堂里整理出這篇人物小傳。親愛的朋友,謝謝你們...

  • 專欄 | herostory

    如果世間有知識分子,他的名字一定叫顧準 >

    學者朱學勤講過一個故事: 在一次學術會議上,一位 境外學者質問內地同行,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你們有沒有稍微像 樣一點的知 識分子? 面對這樣一個潛含挑戰的問題,一位學界前輩佝僂而起,應聲作答:“有,有一位,那就是顧準!” 01 191 5年7月1日,顧準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姓陳,母親姓顧。顧準隨母姓,在兄弟 姐妹十人中排行老五。 1925年,顧準進入近代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兩年后,因家道中落,無力繼續求學。 黃炎培愛惜顧準的才華,推薦他去到潘序倫先生創辦的上海立信會計事...

  • 專欄 | herostory

    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 顧準逝世三十五年祭 >

    合傳媒摘要:他認識世界的目的并非知識分子式的智力滿足,也不是為了“為芻堯獻”,更不是為了向誰證明自己是對的,他所作的一切研究,一切的幻滅和重建,是為了這塊土地上的人,活生生的人。還有我們這樣的后代。本文轉自作者博客三十五年前,十二月三日,零時過后不久,顧準在風雪夜去世。寫這篇文章,了解他,紀念他,感謝他。11952年,37歲的顧準被撤去上海市財政局長職務。關于這次撤職,沒有檔案材料,只有一份當年2月29日新華社電訊稿的幾句話“顧準一貫存在嚴重的個人英雄主義,自以為是,目無組織……屢經教育,毫無改進,決定予...

  • 專欄 | herostory

    易中天:顧準的絕望之望 >

    摘自 《中華讀書報 》 易中天/文1974年11月11日,顧準被確診為癌癥晚期,癌腫大如雞卵,卡在心臟與氣管之間,并已擴散,實際上已無法醫治。這時的顧準,可真如批判他的那些人所言,只有“死路一條”了。對于顧準這樣的革命者來說,死原本不足畏。甚至,由于他多年來受盡苦難受盡折磨,死亡于他,可能還是一種解脫,至少不比生來得沉重。然而顧準卻死不暝目。因為直到臨終那一刻,他的五個子女沒有一個來看他。顧準的子女和他正式斷絕關系,大約是在1967年底。此前,同年1月18日陰歷小年夜,妻子汪璧已提出離婚,在家的孩子也開始不再理他。...

Note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