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 herostory

    秦暉:秦制就是徹徹底底的“與民為敵”(好文,建議收藏) >

    法家有一個說法:“治主無忠臣,慈父無孝子”,孝子都是父親打出來的,慈父是不會有孝子的,父親越把孩子打得厲害,孩子就越孝順,因為小孩都是不識好歹的。按照這個理論,法家認為統治者越對老百姓好,老百姓越是囂張,統治者就是要狠狠地打老百姓,就像父親打兒子,“慈父無孝子,治主無忠臣。”本文轉自《中國思想史》第十三講稿,原題為《電視劇《大秦帝國》在美化暴政》秦制因法家化最徹底而勝出在周秦之際的“百家爭鳴”,或者說周制和秦制的斗爭中,秦制顯然勝出。勝出的原因并不是它在道德上多崇高,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秦制不擇手...

  • 專欄 | modernchina

    怎樣破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 >

    破不了,儒家半圣曾國藩的做法是:只要有起義軍經過,不管占沒占領,所有這些地方,房屋要全部扒掉,道路要全部毀掉,水井要全部下毒或填塞,糧食全部收割或者放火燒掉,金銀銅鐵也要提前毀掉或者運走,讓起義軍不管打到哪,除了滿地尸體,還是滿地尸體, 一個活人都看不見,一點物資一點糧食都找不到。為了徹底斷絕起義軍的資源和兵源,儒家半圣曾國藩不惜以清空各地人口得恐怖力度,來進行人口清空,只要是起義軍控制區,不管城市鄉村,一律進行大屠殺,殺到看不到任何活人為止,成功殲敵一億多人。喪心病狂的湘軍見人就殺,見屋就燒,燒...

  • 專欄 | herostory

    傅國涌|致林昭:五十六年薄如紙片 >

    五十六年前,公元1968年4月29日,你的生命被折斷,上海街頭的電線桿上貼出的那一張紙片,在時代的水深浪闊之中,很少有人留意,你妹妹打著手電讀完那一頁奪去你生命的紙,默默地背下來。在這張刑事判決書的前面有一段語錄,其中說:“至死不變,愿意帶著花崗巖頭腦去見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無關大局。”你確實有著花崗石一樣的頭腦,自1957年下半年以來,你從來沒有屈服過,你不肯下跪,以顯出劊子手的高大。你只能站著被子彈擊中。你并不畏懼死亡,你曾寫下:“今日之下林昭除以牢獄為家園,只望以刑場為歸宿!”你要“將自己的赤子之...

  • 專欄 | expression

    蘇聯知識分子:我的祖國是一座精神病院! >

    蘇聯上世紀60年代中期形成的持不同政見者運動,雖由不同派別和思潮構成,但其要求“在尊重人的基本權利的基礎上建立法制秩序方面”是一致的。蘇聯著名持不同政見者瓦吉姆·弗拉基米羅維奇·別洛策爾科夫斯基在《自由、權力和所有權》一書中,形象地描述了其父輩那一代人對蘇聯社會主義的向往。“在我父親保存的材料中我常常看到一張小傳單,是當時美國的社會主義者交給所有回俄國的人的傳單。上面寫道:‘如果你們回俄國是為了在那里促進建立美國式的民主制,那么我們祝愿你們的船只在海洋里沉沒!’”而1972年瓦吉姆本人不得不離開祖國時,心...

  • 專欄 | expression

    我把兒子送到美國以后……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高鋼做訪美學者時,將他9歲的兒子送進了美國學校,沒想到美國的教育是這樣的……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讓學生玩兩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沒有教科書。那個金發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后,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了!...

  • 專欄 | expression

    我本被仇恨控制了,美國之行改變了我! >

    1我兒時第一次關于仇恨的記憶,是六歲第一次見父親。一個文化人,連林某的頭發絲都沒見到一根,莫名其妙就變成了林某集團的一員。一番非人的折磨與拷打之后,想到自殺,正好母親生下我,托人帶信給他,才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從此被軟禁在貨船上撐船。因為變態級仇恨的存在,一直不讓夫妻見面,不讓父子見面,直到我六歲那年,母親送了禮,在船經過家鄉時讓我上船見一下父親,并且不準許母親陪我上船,也不準父親下船。讓父子見面已是天大的恩德,再讓夫妻見面,那就太沒有革命立場了。記得那是一個愁云慘淡的冬天,我捧著一個和我上身一樣高...

  • 專欄 | CMQ

    日本投降后,延安墻壁上到處寫的都是民主、自由 …… >

    日本投降后,延安墻壁上到處寫的都是民主、自由 ……《新華日報》也是大幅贊揚美國的民主憲政制度。于是馬歇爾親自到延安面會中共,毛當面對馬歇爾說:我們就是要建立美國那樣的民主國家,讓中國人民享受到民主帶來的幸福生活 …… 這使美國人看到了新生的中共比國民黨更民主,更開明,因此對蔣介石施加壓力,極力促使國共兩黨談判,希望中國能建立美國式的聯合政府。而這一切當然是蘇聯最不希望看到的。

  • 專欄 | herostory

    顧準:一代知識精英之悲 >

    No comments,一聲嘆息1915年7月1日,顧準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陳慶華,是從蘇州移居過來的棉花商人,兼做中醫,娶了一對親姐妹為妻。顧準是二房長子,作為母系的傳宗人,隨母姓。由于家道中落,生活日下,顧準讀到初二便被迫輟學,去現代會計學之父潘序倫的事務所當小學徒。顧準在那條以英王的法語讀音命名的愛多亞路,為潘序倫油印講義時,通過刻苦自學,以天才少年的聰慧脫穎而出。潘博士驚訝地發現后,甘當伯樂。勤慧超群的顧準,十四歲那年便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高級商業簿記習題詳解》,挑起了養活一家老小的擔子;十...

  • 專欄 | herostory

    紀念顧準其實是紀念一種獨立思考精神 >

    文丨謝泳我最早知道顧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讀書》雜志上刊出過何新的一篇書評,談顧準《希臘城邦制度》,讀后印象深刻。到了九十年代,貴州出了《顧準文集》,我才比較系統地讀了他的大部分著作。那時我在山西作家協會工作,丁東在山西社科院,我們經常交流這方面的心得。我們當時有一個想法(后來還寫了一則提綱式的論文),就是想系統梳理一下1949后中國的民間思想,我印象中這篇文章發在日本一個中文期刊上,因為是互聯網初期,沒有保存下來電子文本。我們為什么看重民間思想,現在想來,其實是想用另外一種方式提倡獨立思考的精神...

  • 專欄 | modernchina

    袁偉時:狹隘民族主義,極端思潮和片面的福利觀念是國家發展的三大障礙 >

    袁偉時:風云激蕩400年大國興衰之五大樞機17世紀以降,世界地圖急劇變化。我們看到大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建立和滅亡;蘇聯崛起和覆沒;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逐步瓦解直至滅亡;英國從一個偏處一隅的島國,膨脹為稱霸世界的不列顛大帝國,又在20世紀縮回本國淪為二流強國。與此同時,美國用100多年的時光,從剛獨立的前殖民地變為主宰世界的惟一超級大國;德國、日本一度成為20世紀的法西斯匪徒國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無法磨滅的罪行,讓人類付出幾千萬條生命才迫使他們回歸正軌,后來卻一躍成為經濟大國;而亞非許多前殖民地...

Note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