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弟兄在1985年和少數同工的交通
李弟兄在1964年在德州的一次聚會中的交通,得著了Benson弟兄。他進到主的恢復後,十分絕對,完全徹底地緊緊跟隨時代的職事。
以下為Benson弟兄于1985年9月29日在臺北市召會一會所的交通:
Benson說,李弟兄主要的負擔,就是小排的建立、全時間的產生和林口的地。眾地方召會乃是藉這份職事被建造起來,盼望我們都能配合職事的負擔。在福音的推廣上,要進入腓立比書(腓1:3-7, 12, 19, 27, 4:10, 14-19, 約壹1:3)。聖徒與使徒為福音興旺有交通,這是神所開的善工,也是神所要完成的。我們需要在福音上有正確的辯衛證實福音,藉此與職事是一。腓立比人雖然給使徒許多,卻從神得著更多。信徒為使徒禱告,同時使徒也為信徒禱告,就帶進彼此的相交,這就是主的路,這就帶進了福音的開展、福音的辯衛、福音的證實和福音的往前。有一種傳福音是自己傳福音而在福音上有賞賜;還有一種是與使徒有交通,而帶進果子的加多和加增,福音的果子也就歸在我們的帳上。我們要為著福音的傳揚多有奉獻和禱告,腓立比的福音不是為赦罪,而是為神經綸的往前,信徒、使徒、三一神至終要一同分享、參與神經綸的行動,達到神的旨意。
Benson弟兄接著說我們要在新約的職事裡多有操練。他指出林後3:6-11。他說美國在1968年有140人來訪,1977年10月有270人訪問臺灣,1985年將有更多人來訪問臺灣,來配合職事在神經綸的行動。我們要恢復操練人的靈、恢復獨一的立場,他說1958年恢復了吃主、喝主、享受主;1962年交通到包羅萬有的基督成了賜生命的靈,分賜到我們裡面,以及關乎祭司的體系,為產生活而盡功用的祭司。到了1967年實行禱讀的操練。1968年1月,李弟兄鼓勵聖徒都盡功用,藉著說4個字:「O, Lord, Amen, Hallelujah」來盡功用。1969年講到七靈及其內容。新約的職事是靈的職事,神、耶和華、耶穌基督成為肉體、為人生活、釘死十架、復活、升天,成了賜生命的靈,我們要得人,就要享用這位靈,操練人的靈來摸著那靈。
小排是重在享受和述說,小排是主恢復裡的一大項,不是僅僅家庭聚會,不僅建立家庭聚會,而是建造召會。主要建造小排為著祂的再來及新婦的豫備。許多人都是藉著小排得救、被恢復。
Benson弟兄對於跟隨職事的負擔 ,有更進一步的分享和交通,他說:
我們要照顧使徒的各點,或照顧那些服事我們的弟兄,我們過去在這些點上疏忽了,要將使徒所有的負擔帶到各地召會負責弟兄們的交通中,若是沒有李弟兄這份職事,至少在美國就沒有主恢復的存在。這職事應該是需要由眾召會、眾聖徒一同來關心和照顧。聖經講人的一生到70歲,若是強壯可到80歲,若李弟兄的生命被保留,能夠從80歲到90歲,或到100歲,就能夠更有用。我們盼望李弟兄能活到100歲以上。照我們所領會李弟兄的負擔,就是小排、全時間、五年福音化臺灣、蓋造林口大會所。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與他完全配合。要如何執行不能照我們的想像,而是要照李弟兄所要的。凡是李弟兄交通的幾個點,我們都去實行,我們也顧到李弟兄本身的需要和他所有的負擔。「同時,你還要給我豫備住所,因為我盼望藉著你們的禱告,我可當作恩典賜給你們」(門22)你們相信這節聖經是神的呼出嗎?保羅盡職多少,就在於腓利門能照顧多少,李弟兄能盡職多少,也在乎我們能照顧他多少。
行傳20:8「我們聚集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可見得燈盞也是要有人豫備。各地開展也需要有些人能顧到照顧的需要。提後4:13「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要帶來,還有那些書卷,尤其是那些皮卷」。提摩太跟隨使徒時,也顧到使徒保羅的外衣和書卷。羅16:2下「請你們在主裡面照著與聖徒相配的接待她。她在何事上需要你們,你們就輔助她,因她素來護助許多人,也護助了我。」Benson弟兄說到非比姊妹幫助了許多人,也幫助了使徒保羅,幫助就是尊重、尊貴、高貴,並且維持別人的職分,保羅很極力推薦非比姊妹。王上1:1-4那裡說到大衛王年老時,他的臣僕也為著他的需要,要叫我主我王得暖;提後4:16「我初次申訴的時候,沒有人在旁支持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可見得使徒保羅也是有需要有人與他同魂,使他心得安慰。我們之所以沒有顧到,一面是缺乏這個觀念,一面是從未想到,我們的觀念若能轉變,就能在暗中顧到李弟兄的健康,當李弟兄在休息的時候,要絕對避免打攪他。
我們需要與三一神、信徒、使徒都有交通,我們看見與使徒的交通,這也是與三一神交通的實際,這個交通有一個目的,就是為著傳揚神福音經綸的行動。腓1:3-7是個長句,腓1:5「為了你們從頭一天直到如今,在推廣福音上所有的交通」,我們需要為著李弟兄-神所差的僕人,我們需要在祈求禱告和物質的饋送上,多有交通和擺上。
Ray Graver弟兄是Benson弟兄的主要配搭同工,也是Benson弟兄帶領得救受浸,愛主並且一生事奉主的弟兄。
Ray弟兄主要的職責是在會所的蓋造和建築上,負責建築的監工和總責。早期美國會所的蓋造,和李弟兄住宅的構建,都由他負責。Ray交通我們該如何有分於這職事,並與這職事配搭。腓2:5要思念基督耶穌所思念的;腓2:20也強調要與使徒同魂。腓2:25「打發以巴弗提…」我們要作精明的以巴弗提,以巴弗提是弟兄,也是同工、一同當兵的、受差的使者、祭司性的職事,專門受差遣專一服事使徒保羅的。腓2:30「補足」服事上的不足之處。腓4:10「你們對我的思念,如今終於重新發生」、腓4:14「有分於我的患難」、腓4:16-17「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果子增多,歸入你們的賬上。」可見得我們也要思念使徒,我們要向著職事忠誠和絕對,我們對李弟兄的態度不是問李弟兄需要什麼,乃是說我們帳目上的缺欠是什麼。主的僕人(工人)的立場是受苦,眾召會的立場應該是關心、有分、並且供應,而不是幫助工人受苦。林口那塊萬人大會所的地,就是蓋好了,只舉行了一次的聚會,都是值得的!我們需要看見使徒的負擔與三一神是一致的,祝福也是與職事是一帶進來的,如果職事有負擔,就應該竭力擺進去,從不打問號。若是有這樣的看見,就必定會得著祝福。李弟兄很特別的一點是,一天到晚都是有負擔的,我們要學習多有交通而領受他的負擔。他有用不完的負擔。
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連使徒保羅也是有需要的人,像徒19:22所說:「於是從服事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和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留在亞西亞。」徒13:5「到了撒拉米……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約翰一直服事保羅到行程的終了,才回到耶路撒冷去(徒13:13)。提後4:11「獨有路加同我在一起。你要接得馬可,帶他同來,因為他在服事上對我有用處。」徒18:7-11說到保羅住在提丟猶士都家中,住了一年零六個月,教導神的話,帶領基利司布全家和許多哥林多人信而受浸。讓李弟兄有合適的住處,能夠安心地教導神的話,供應神的兒女,就像李弟兄到Anaheim時,有80位弟兄為他蓋房子。如李弟兄所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年五年化福音行動時,李弟兄請徐熊建弟兄和王文華弟兄(董育中弟兄岳父,太太王瑀姊妹的父親)做備辦。
以下是1985年10月3日上午 Benson弟兄在臺北市召會1會所與全時間弟兄姊妹的交通:
Benson弟兄說為著福音而有的交通,不只是屬靈的,更是實際的。我們需要為林口那塊地有實際的配合,約壹1:13「交通」的批註第二段,講到把個人的利益擺在一邊,放下自己的私利,與使徒和三一神共同來實行神的目的。在主的恢復中,主常做一件事,就是把我們個人的利益和活動擺在一邊,好與使徒有交通。在與使徒的交通中,放下我們私利,與使徒、三一神共同實行神的目的。我們有分于使徒和三一神的享受,共同實行這個目的,這樣主在我們中間就有出路,從臺北到臺灣,再到其他國家去。藉著異象叫我們看見小排不是一種作法,乃是一項大的恢復,為著牧養,恢復保養聖徒,小排聚集是唯一的路。我們的禱告就是:「主啊…求禰在小排中來使用我」。在德州Irving召會有15個小排,在臺北召會有399個小排,建造召會的路在於小排,我們若進入使徒和三一神的交通中,就有分於共同的利益,也就是實行小排。我們自己擺進去,我信主要在臺灣島上有一個大的復興。聖徒的移民加上全時間的勞苦,要為主得人得地,建立金燈檯。李弟兄對林口的計畫是很大的,這不僅是李弟兄的負擔,或臺北召會的負擔,這個地方不僅僅是為臺北、為臺灣、為亞洲,更是為著全球。這個負擔對鄰近的召會絕對是有益處的。我盼望弟兄姊妹能多多為林口大會所禱告,與職事有共同的目標,一生中所有的年日要鑽入生命讀經中,花工夫追求。所有屬靈的負擔,都是在實際的行動中實行出來的。
Benson弟兄關於負擔、講、重複的講和宣傳上的交通
我們弟兄的說話乃是要把我們帶進經歷中,我們要與職事配合的話,就是要講、要傳講職事所說的話。若職事講小排,我們就講小排,要學習多講,重複再重複的講,長老同工、全時間都要講職事所說的話。
看見李弟兄的說話就是新約職事的說話,這樣說話若能保存愈久愈好,路加被保羅吸引,我們被李弟兄吸引的路,就在於新約的職事。小排是召會建造與擴展獨一的點。
Ray弟兄又接著說:
另外我們需要與主有定時禱告的習慣,我們每個人都要操練向主有交通,並劃定專一的時間,有定時的禱告。在主的光中認罪是不可少的,要看見自己的不行,真正生命的交通一定帶來光照,經歷洗淨在於認罪。芬尼克羅詩卑是美國最偉大的奮興家,誰履行這個復興的律,就得著復興,這乃是靈裡的故事,我們要為召會、為自己、親友及許多的事,帶到神面前,有更多從主面前得著答應的禱告。
感謝主使我蒙主憐憫,也能夠和Benson弟兄有一些的交集- - - 。
謝啟蒙(Caleb Zia)弟兄的榜樣
在 1950 年和 1951 年,倪弟兄和李弟兄一起在香港負責領導召會的事工。那時香港召會的長老包括魏光禧、陳則信、以及謝子舜(謝啟蒙弟兄的父親)等。當時物資匱乏,謝弟兄的父母家非常貧困,但陳實弟兄的祖父母卻很富有,經常在主日會後邀請他們一家與其他弟兄姊妹一起到家中吃飯。
謝啟蒙弟兄和余潔麟與李隆輝(哥哥李隆襄)是同一個中學的同學。那所學校是英國安立甘會辦的,最初辦學時沒有學生,後來學校改變策略,大幅提高學費,變成了貴族學校,因此吸引了很多學生前來就讀。謝啟蒙弟兄的歌喉很好,他遇到了優秀的老師教他聲樂,後來他到美國 USC 讀博士時,除了在餐廳唱歌打工外,還在許多不同教會的詩班唱詩,為了賺取一些在美國的生活費。他畢業于 USC 南加大教育行政博士,與美國政府的教育界和醫療界有著密切的聯繫,曾擔任位於 Huntington Beach 的 Golden West College 大學副校長以及學校的董事。他也有過開辦學校的經驗。
與配搭之間
張湘澤弟兄的妻子張王帥信師母非常欣賞陳泓君弟兄對年輕人的負擔。她說陳泓君弟兄看到年輕人時眼睛會發亮,就像有人看到錢時眼睛會亮一樣。他把年輕人看作是主恢復的珍寶。因為有了一個對主有愛心的年輕弟兄,就能建立一個事奉主的家庭;有了兩個事奉主的家庭,就能興起一個新的召會(金燈檯)。
陳泓君弟兄說,在鄉鎮開展工作時要特別注意吸引醫生、教師和全職工人這三類人信主,他們在開展事工時可以互相配合。在臺灣從事校園工作時,要重視醫學院和師範學院的工作,然後再從其他學校吸引全職工人出來,共同開展福音,影響臺灣各個城市和鄉鎮。
大約在1977年前後,陳泓君弟兄提出了「士林千人計畫」。包括超過200名兒童和超過100名國中生參與其中,都是由國中小學老師信徒配搭的。社區的兒童福音隊開展社區工作,加上超過100名大專院校學生在信徒家中居住,還有校園裡的信徒、在職信徒和年長的信徒,總人數幾乎達到了近千人的規模。如今士林11會所已經分出社子會所(26會所,含中國海專)、蘭雅會所(23會所)、劍潭會所(49會所)。
張湘澤弟兄的榜樣
Benson弟兄從張湘澤弟兄所得的幫助有許多,Benson弟兄說,張湘澤弟兄於1912年出生,後來來到德州Irving,Irving職事站會所能夠蓋造起來,與張弟兄關係密切。張弟兄與李弟兄絕對保守一,並同心合意。
李弟兄論及張湘澤弟兄有四個特點:
絕對尋求主、跟隨主的恢復。
對職事是有用、完全進入職事、忠信的跟隨職事。
完全與職事是一。
完全不顧自己的性命至死。
李常受弟兄說,因為他要專心訓練的事情,沒有機會去Irving會所3樓看望張湘澤弟兄。李師母告訴我:「張弟兄已到主那去了- - -,但當主來時我要再見到他。」 李弟兄說到這裡,就情不自禁地傷心哭泣起來,他的眼淚無法停止。陳實弟兄看到李弟兄如此悲痛地哭泣,感到很難過。李弟兄非常懷念張弟兄,他對張湘澤弟兄非常尊敬、珍視,並且對他完全信任。
張郁嵐弟兄的榜樣
張晤晨弟兄(1917-1996)的榜樣
在我心中,張晤晨弟兄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人,他的眼睛閃閃發光,言語充滿活力和啟發。他向神奉獻了一個虔誠而有生氣的靈。
張弟兄是在1935年通過倪柝聲弟兄和李受常弟兄的引領而得救的。那年夏天,李弟兄邀請倪弟兄來山東煙臺為召會服務,倪弟兄住在李弟兄家裡,而李弟兄的住處是租給張晤晨弟兄的姨母的。正好張弟兄從家鄉山東樂陵來到煙臺的姨母家避暑,於是在李弟兄家聽了倪弟兄的福音並得救。
1942年起,張弟兄和李弟兄一起經歷了煙臺的大復興,1948年去福州鼓嶺參加倪弟兄的全時間訓練。由於時局變化,倪弟兄派遣了張晤晨、孫豐露、劉效良三個家庭前往臺灣,隨後李弟兄也于1949年來到臺灣,並于同年8月1日在臺北正式開始服事。
張晤晨弟兄常說:「聖經裡有我們所不懂的,卻沒有我們所不信的。」還說:「個人的恩典在於謙卑,召會的恩典在於同心。」我還記得當時在南加州調養的張弟兄,我曾經去他的住所和他交流,他說:「大家一致的心志,就像是把黃土變成黃金。」以及「當召會遇到困難時,我們要以不變的信心來應對變化。」他還說:「當我們到一個新的地方,如果那裡沒有召會和弟兄姐妹,我們就要在自己裡面有基督,如果那裡已經有召會,我們就要用自己裡面的基督建造召會。」
在1995年到1996年期間,我經常和張弟兄有甜蜜的交流。有一次他要我和他一起唱詩歌,我拿出詩歌本問他要唱哪首,他說要唱熟記的,意思是要我閉著眼唱。從這次交流中,我學到了要趁著記憶力好時多背誦詩歌,因為這對一生都會有所説明。我們背唱了許多首詩歌後,他問我能否背誦大本詩歌的482首,我被問倒了,但張弟兄卻一字不漏地背唱了出來。當時張弟兄的視力並不太好,但主通過他背誦的詩歌來供應他和供應我。張弟兄告訴我他很喜歡這首詩歌,這首歌成為了他一生的幫助。其中有一段詩歌是:「神的應許永不廢去,句句都是堅定;信心無需依憑,因為神的話必成就。天地雖然變幻無常,山峰儘管崩塌傾倒,但相信主的人,必見主的話實現。」這首歌的每一節都非常寶貴,之後我也經常唱,成為了我跟隨主最大的幫助。
張晤晨弟兄從摩西五經中找出了「四不」:
奉獻:壇上的火不可熄滅(利6:12)
事奉:杠不可抽出來(出25:15)
地不可永賣(利25:23)(地是基督,房是召會;有時軟弱時是會賣地,但房不可賣,得罪神要儘快恢復,但千萬不能得罪召會)
聚會:不可空手朝見神(申16:16)(美地的出產,大麥小麥新穗子,聚會要獻上基督)
1975年,李弟兄從美國回到臺北進行改組。在臺北市召會中,只有張晤晨弟兄和張湘澤弟兄被正式任命為長老。他們兩位一同負責照顧整個召會和東南亞的工作。當時臺北市召會在他們的領導下分為21個分會,每個分會設立兩個家庭負責人。後來這21個分會就演變成了21個聚會地點。1984年,李弟兄再次回到臺灣領導改組,在1985年將分會改為聚會地點,並為了成全在職青年,增設了80位青年長老,一同服事臺北市召會。
張晤晨弟兄分享了他早期在馬來西亞聚會時的經歷。當時他們在橡膠園中聚會,蚊蟲很多。弟兄們考慮到張弟兄的需要,為他準備了長襪,並在講臺旁點了兩個蚊香,就像兩座代求的祭壇一樣,讓張弟兄免受蚊蟲之苦。有時候他要去看望弟兄們,也必須乘竹筏、走水道去看望。
張晤晨弟兄在巴西的交通
大約在1969年左右,張晤晨弟兄來到巴西。當地的中國聖徒開展了多年,仍然沒有得到一個本地人。張弟兄安慰領頭的弟兄們不要氣餒,他拿麥禮遜弟兄的例子來激勵他們。
麥禮遜是第一個到中國傳道的西方傳教士,他辛苦多年最後死在澳門,當時福音還沒有在中國傳開,他的兒子很為他抱屈。但是在一百年後,他所撒的福音種子已經在中國茁壯成長,各教會團體在他的墓前共同立碑紀念,證明他的勞苦沒有白費。
張弟兄對其他弟兄們說:
「作工才十年,要忍耐等候,主不會無緣無故叫你來巴西。就在我開始工作之前,主奇妙的工作開始了,巴西利亞有一位元賣皮包的弟兄認識一些當地公會的姊妹,她們讀過倪弟兄的書很受吸引,很想瞭解中國教會的情況,知道有人從臺灣來,希望我能解答她們屬靈的問題。於是就請這些姊妹們到這位弟兄家愛筵。
有一位公會的牧師也聞訊而來,這位牧師看過倪柝聲弟兄寫的「工作的再思」,知道一些教會的立場,他很想走恢復的路,正祈求主派使者向他開啟,遇見我非常喜樂。他帶領一批巴西的聖徒來參加我在巴西的特會,並熱心地打電話通知有心追求主的公會團體來參加,其中有位知名的傳道人也來了。
為了他們,張弟兄釋放了有關立場的資訊,得著了這些人。會後這位傳道人懇請我留下來,他願意聯繫其他的公會團體來聽我的道,後來我答應多留幾個月。前前後後,他總共介紹了一百多個基督教團體。讚美主!實在見證主的恢復是主自己在帶領,在作工,不是人的方法和才幹。
1986年因為一位在印尼經商成功的弟兄有心願向印尼人傳福音,請求我去帶領他們。我們的負擔是得著當地的青年人,訓練他們為主作工。感謝主,每期參加訓練的人數都在80-120人之間,現在當地的全職弟兄姊妹有60位,其中40位是本地人。有位曾經是回教徒的弟兄也來參加,他蒙恩的故事非常奇妙。
他父親送他到沙烏地阿拉伯求學,回國之後瘋狂地捍衛回教,就像保羅在得救之前的景象,到處找基督徒麻煩。
某次帶人拿著刀沖進一間教堂,把牆上掛的十字架扯下去丟在地上,脅迫聖徒們踐踏過去,有一位非常壯膽的小姊妹把十字架撿起來並大聲斥責他褻瀆神的行為。就在這時他的遭遇和保羅一樣,眼睛忽然瞎了。他也知道主耶穌這名,經過不斷的尋求和禱告,才恢復視力。
從此以後,他整個人變了,有一天竟把他家族的回教的教堂上,代表阿拉的月亮和太陽扯下,換上主的十字架,並且帶了四百人得救。他的行為把他父親氣壞了,叫政府派人把他關起來,他在牢中被關了四年九個月,在這段時間他接觸到倪弟兄所寫的書,很渴望能參加我們中間的訓練,我們是在他報名的自傳中得知他蒙恩的故事。
弟兄姊妹們,我們追求生活的舒適並不是罪,因主不願意我們貧窮,但不要因生活的舒適使我們犯罪,大衛王的失敗是在他安逸的時候。我們要求主保守我們脫離各樣的試探,從世界來的,甚至是從基督教世界來的試探,在我多年服事主的過程中,看見一些有恩賜的弟兄姊妹,因想得到名聲、地位而離開主生命的道路。我期勉年輕的弟兄姊妹不要驕傲、不要大意,要單單仰望主,保守你們在世上的日子,是行走在主恢復的路上,直至主來。」
張晤晨弟兄在交通中說到:
「早期我們所唱的詩歌是倪柝聲弟兄編寫的。人們都稱我們為「小群」,因為我們所使用的詩歌本叫做小群詩歌。後來我們就被稱為小群的人。
1948年,我去鼓嶺參加倪弟兄的培訓之前,我已經是全職的了。大概是從1943年開始,我就在召會中全職服事主。倪弟兄是在1942年停止了他的職事,一直到1948年才恢復了。他是從福建開始重新開始他的職事。當時關於生化藥廠的情況,是因為他的弟弟倪懷祖是學藥劑的,他對製藥很懂,但對經營不是很精通。他的家人希望倪弟兄能幫忙經營生化藥廠,所以倪弟兄去幫忙了。那時候我們年輕,對於當時生化藥廠的風波,我們也沒有太多關注,我們主要是出於對倪弟兄職事的接受和願意接受他的供應。關於倪弟兄的印象,第一,他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人,不是道貌岸然的樣子。第二點,倪弟兄對許多真理都很全面,不偏不倚,也不極端,也是一個非常寬容的人。他也不是一個停滯不前的人,他不是發現一點真理亮光就停在那裡的人,他是一直在向前,一直向前,他是不偏、不倚、不停的人。
召會歷史上有的人是跟不上,有的人是看到一點就偏了,跟不上就沒有信了,要不就是過了,不肯出代價。主的恢復是一直往前的,是不停的,有的人不想往前就停在那裡,像15世紀馬丁路得的恢復,看見因信稱義,有的人停在那裡就組織了路得會,不再往前了;另有的人像約翰衛斯理被主興起來,一往前以後看見因信成聖,就停在那裡,不再往前去了。倪柝聲弟兄這個人,我看他是不停的人,他是一直往前的人,往前又不偏,不停在一邊。因為一偏、一停,結果就叫人產生一個宗派。這不是錯,乃是摸著一個就停了,不是錯了,乃是停了。摸著的那一個點並沒有錯,但是只在那一個點上持守,在新的點上就不要了、忽略了,那就是宗派的產生。
當時鼓嶺培訓的內容,包括對初信的造就、讀經之路、召會的事務、神話語的職事、主工人的性格、人的破碎與靈的出來等資訊,非常全面。培訓的課程安排是早上8點至12點,下午預備功課,晚上兩個小時,一天總共6個小時。每週五天,週一到週五。週末則是實踐,到福州(鼓嶺)附近的召會去供應。鼓勵培訓的事務有弟兄姊妹配搭,但在屬靈話語上是由倪弟兄主講。李弟兄當時在上海召會。在福州鼓嶺的第一期培訓是一年,之後又培訓了半年。最後是因為政治局勢,所以就不能再繼續了。經過了鼓嶺的培訓後,很多召會都有很大的改進,在真理基本的認識上、召會的事務上、話語的職事上、好像在召會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具體的帶領和學習。
因為這個培訓,大家都進入了共同的交通中,特別是領頭帶領的同工們,不只做自己的那一份。那時的聚會沒有錄音,是由一個專門的弟兄(周行義弟兄)做的速記。倪弟兄講道的速度很慢,當他一站起來後,大家就準備要掏手帕擦眼淚了。我個人在培訓中,在屬靈上有一個具體的轉機,從前在屬靈上都是模模糊糊,沒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對身體、主的話、召會的治理、對自己的性格都沒有什麼具體的認識,那時候就有一個規模。培訓結束後,我就回到了青島,在青島的時候,收到倪弟兄的一個電報,電報內容很簡單,只有4個字:「夫婦去臺。」那時我和張師母,有兩個孩子,當時我們有3個家一起出來。孫豐露一家、劉效良一家,及我張晤晨一家。我為主操練說話,是從煙臺開始,每個主日都有講臺,那時是李弟兄講道,每次上臺都是我陪著上臺,陪禱告、陪讀經、陪結束。那時在煙臺召會沒有實行分享,那時聽完了資訊就散會了。那時配搭講臺的弟兄除了我還有一位,叫作趙旭東弟兄。那時李弟兄的資訊負擔都是關於愛主、把自己奉獻給主,然後慢慢進到十字架的路,接受十字架的道。我們三家從煙臺到青島經上海,去了臺灣後,就開始傳福音,開始出福音隊,然後傳過福音後就開特別聚會,講奉獻、愛主、與主同活、讓主活著。初到臺北弟兄姊妹們不到三十個人,聚會的場所就是在一個住家的房子,大家都坐在地板上。開始是劉晨曦弟兄的父親劉湛庠弟兄住在會所。我到的那時(1948年11月)李弟兄還不在,他是第二年(1949年4月到)才來,然後1949年8月正式開始工作。
當時我們出來的心情就是:倪弟兄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我們不知道前面的路怎麼走,只能仰望主。當時到了臺灣,因為物資匱乏,我們非常窮困,不知道該怎麼前進。當時鄭大強弟兄是糧食物資局的局長,希望我能兼職維持生活。我發了電報詢問倪弟兄,倪弟兄的回電只有兩個字:「不,倪」。那時我們完全交托出來,經歷了信心的考驗。
我們看到的是近處,但神看到的是遠處,我們知道的是今天的事,但神知道的是將來和永遠的事。我們走的是信心的路,有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像沒有路,但感謝主!慢慢地還是有主的路。主的恢復不是局限在一個地方,而是全地都有,不只是中國,也不只是臺灣,乃是為了整個世界。人是短暫的,神是永遠的;地理上說,人是微小的,神是偉大的;時間上說,神是永遠的,神看到永恆,看到全地。我們被主擴充度量,走著信心的路。有時候唱著歌,我們自己唱著詩篇482,張弟兄就背唱著這首詩給我們聽,還問我們有沒有會背唱的歌曲?」
張弟兄接著和我們說起臺灣起初的情況。
「在1949年年初,倪弟兄曾經來過臺灣,在我的家裡住了10天。倪弟兄是福州人,講國語,我是山東人,也講國語,當時倪弟兄在我家,我們無所不談。在那10天裡,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交通的事情。第一個重點是經濟問題,倪弟兄在上海找了一個弟兄來臺灣準備房子,準備購地開展主的工作,但這個弟兄把錢吞了。這是一件大事,錢沒了,怎麼開工呢?怎麼往前走呢?倪弟兄就是交通這些事情。
當年我們在臺灣同心協力,召會的擴張非常顯著。當時開展福音隊,我走在最前面,是帶頭打大鼓的。那時李弟兄還沒有來,倪弟兄也沒有來,但夏文藻弟兄(南京)、張郁嵐弟兄(重慶)、趙靜懷弟兄(上海)都來了。」
在和張弟兄的談話中,我告訴他,有一次在南加州Anaheim的同工聚會上,李弟兄說我們需要把主恢復的歷史及往前進展的過程記錄下來,整理出來。國家有國史館,主的恢復也應該有歷史館,這是非常需要的。李弟兄在資訊交流中一直強調歷史的記錄是非常需要的。張弟兄對李弟兄的想法深有同感。
張弟兄接著說:
「在煙臺大復興時,弟兄姊妹們非常同心協力,也都彼此洗腳。主耶穌為門徒洗腳,不僅是屬靈的洗腳,也是實際的洗腳,是真實的。我和一位老弟兄好像總覺得有一點距離,要我說什麼原因我也說不上來,也說不清楚。怎麼辦呢?認罪!認一認也沒有具體的死結,總覺得有一點距離,那怎麼辦呢?好啦!有一個辦法,端一盆水來為他洗腳,一邊洗腳一邊認錯,一邊洗腳一邊對付,這樣一洗腳那真的是什麼事都沒有了,真是洗淨了。我們是真正洗腳,不是表演。這是在煙臺發生的經歷,那時我還年輕,煙臺第一個負責弟兄,他的名字是趙旭東,年齡比李弟兄還年長,是開工廠做生意的,他的工廠主日都放假,工人都來聚會,趙老弟兄照樣發工錢,他帶了不少人得救。中國歷代信主的都不多,但李弟兄的母親就是信主的,對主很熱心,李弟兄的姐姐很愛主,她是讀神學畢業的。
當時在煙臺也有交通的聚會,靈裡非常自由。但為主說話也是藉著禱告,李弟兄在講臺上講道結束之後,我總配著禱告。每次都是那麼禱告,就是要對主說話!禱告閉上眼睛,主啊,就和主的靈接起來了,照著靈來發表,慢慢就能學習為主說話時,也都能照著靈來發表。
煙臺大復興的六個字,就是「得救,奉獻,走路!」對倪李認識和評價的四個字:「倪愛李勤!」倪弟兄很愛人,李弟兄很勤奮。」
我問張晤晨弟兄:「您走訪過臺灣眾召會和東南亞各國的眾召會,您是如何尋求開辦特會的擔負?」
張弟兄回答說:「這要看那個地方缺乏什麼。若是缺乏生命就多供應生命,缺乏真理就多陳明和教導真理,缺福音就要多興起福音的靈,多交通福音的擔負,缺事奉就要多成全,帶進事奉的人。教導忠信能教導別人的人,和興起肯幹、實幹、能幹的人。」
「當召會遇到風波和困難時,應該如何處理呢?」
張弟兄回答說:「‘以不變應萬變。‘這就是我的秘訣。李弟兄遇到風波時,愈能睡得安穩。地上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只有主和主的話是真實的、永遠的。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唯有神的話永遠長存。」
張湘澤弟兄(1912-1986)的榜樣/(張王帥信師母)
張湘澤弟兄與張師母的故事
張湘澤弟兄是安徽人,是安徽的國大代表,也是安徽省的保安副司令;他的妻子張王帥信師母是撫甯的國大代表。張王帥信姊妹年輕時就和李淵如、汪佩真等在上海福音書房服事文書工作。張湘澤對年輕的同工們很關心,在1988年曾經邀請同工們及家人去桃園的小人國遊玩,並一起吃石門活魚等。
在張湘澤弟兄中風去世前兩年,張王帥信姊妹曾邀我去她家。她告訴我她有心要培養年輕全職事奉的姊妹們,但她實在沒有時間,因為她必須要照顧中風的張弟兄,於是想托我為張弟兄找一名看護。那天張師母親自下廚做飯,我則幫張弟兄洗好澡後,一同談及此事。我覺得去找名看護不太合適,就和張師母談,因為張弟兄在主裡、在屬靈上相當豐富。我去找12位年輕全職事奉的弟兄,來輪流陪伴張弟兄,到中正紀念堂散步、運動、交通。張師母聽後十分感動,眼淚奪眶而出。
1986年6月下旬,張弟兄夫婦前往德州Irving職事站,參加夏季訓練,他當時接待在Benson Philips家中,結果在Irving訓練期間突然心臟病發去世。訓練後,李弟兄為他舉辦安息聚會,張師母和李弟兄都在聚會中有交通。李弟兄當場聲淚俱下,說他失去了一位忠實且對職事有用的同工。
張師母的「人生三讀」
張師母在1984年6月的大專畢業生姊妹交通中,她交通了如下的勸勉:人生三讀:「多讀書、多讀事、多讀人」。
她說其實人生沒有畢業這件事,只不過是一個個學習的階段。姊妹們畢業後不要失去了讀書的習慣,因為將來為了照顧家庭,很容易分散心思、忙東忙西,思路變得很零碎,一旦把讀書的習慣丟了,想再恢復就很困難了。要一直保持讀書的習慣,就可不斷從書報中得著幫助,這樣屬靈的知識就能配合生活中的經歷,相互合得起來。這是「讀書」。
人腦力的發展到老年也易衰退,愈用愈練達,好像裁縫的剪刀,一直用就不容易生銹。張師母也舉自己的一支髮夾為例說,那支髮夾因著每天早晚的夾進夾出,雖用了四、五十年之久,仍無生銹損壞的痕跡。張師母鼓勵姊妹們一直要有「學習」的態度,在任何環境、遇見任何人、事、物,及召會生活中都要抱著學習的態度。每當事情臨到我們時,要學習會問:「這事為什麼會臨到我?我若是這麼作會產生怎樣的結果?」這是「讀事」。
神常借許多人、事、物來試煉我們、變化我們,目的是要把我們帶進榮耀裡去。祂有祂工作的方式和步驟。祂有祂積極的目的要煉淨我們,除去我們裡面的雜質。耶和華坐在爐邊煉淨我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17:3),祂是坐在那裡,看著我們在爐中被煉淨,我們所面臨的就業、婚姻、家庭等問題,對我們乃是試煉,但願我們在祂手中更被製作,更被成全。這是「讀人」。
她又說,主的恢復好像一條高速公路,處處有出入口,若不行在中心線上,很容易就滑出去,一旦滑出去,要再回來就得繞很長的路,因而耽誤了時間。要蒙保守的路乃是在於我們不丟棄「學習」的態度,一直積極地跟隨主,熱切學習、時時學習、一生學習:「讀書、讀事、讀人」的人生三讀。
曲郇民弟兄的榜樣
他自述一生經歷的結晶:
不求在地上長遠活著,只求為主用
主耶穌阿,我願禰來。
生活與事奉
完全奉獻為主用
渴慕成全青年人
侍母至孝得應許
盼望主來體得贖
三股合成力量強
骨骨聯結生度量
生命性格作根基
事奉治理才容易
李常受弟兄的榜樣/李(李黎寶藝)師母
李弟兄說他能夠放膽見證,他與倪弟兄的事奉絕對是一致的,他一直在忠實地執行他年長的同工倪弟兄的事奉。他認為倪柝聲弟兄是神所興起的元首,並賜給了他身體的恩賜。他鼓勵同工們和主恢復裡的領袖,需要全力進入主向我們所啟示的構建上古時代事奉的事工。李弟兄相信主會使用他恢復裡的這個事工建造基督的身體,結束這個時代,並將他帶回來。李弟兄沒有其他的負擔或目的,他的工作是單純而確切地為著一個目的,那就是神的經綸為要建造基督的身體,也就是召會這珍貴的珠子。
李弟兄說他與倪弟兄之間的關係,事實上倪弟兄只比李弟兄大兩歲,但他視倪弟兄為自己屬靈的父親。自從1952年倪弟兄入獄後,他一直懷念倪弟兄對他的栽培,直到1972年倪弟兄在監獄為主殉道,殉道前他託付他帶得救的獄友吳友琪弟兄,出獄後要去找李常受弟兄,告訴他我沒有離棄我的信仰,同時找到他後,李弟兄一定會照顧你的。後來吳弟兄在1980年出獄後,雖然沒有見到李弟兄,但是這話通過余潔麟弟兄轉達給了李弟兄。余潔麟弟兄在上海和吳弟兄見面時,告訴他記得去上海浦東機場,送一束花給一位即將回美國的白人姊妹。後來吳弟兄的太太過世後,2003年,余弟兄就為他做媒,和這位白人Sharon姊妹結婚,移民到了美國。現在他們是在Anaheim召會聚會。
李弟兄的臥室一直掛著倪弟兄的照片,還有一幅畫,火燒草木禾楷金銀寶石。意即生活事奉,那日均能耐火。
李弟兄自幼侍母至孝,當母親生病時他都跪著喂母親湯藥,他年幼時貧無立錐之地,但他母親卻竭盡所能地將他送入西教士所辦的英文專科學校,打下了英語的基礎,所以他的中英文造詣皆高。李弟兄博通古今,學識淵博,他對中英文姓氏的來源都十分瞭解,知道各個姓氏的祖先是從何處來的。
在1990年9月時,李弟兄到北加Berkeley的會所舉行勞工節特會,我去Long Beach機場送機,他和我們年輕的同工們談話,說主的恢復就是真理的恢復,但你們不僅是去教導真理,而是你們自己要成為真理,要活真理,成為真理的活出。1994年時,他講到聖經所啟示的神聖啟示的高峰,他說高峰真理不是人家聽不懂,而是你不會講。可見得講很重要,一定要深入淺出,你們一定要全力地進入新文化,操練講說新語言,借著禱研背講來進入、泡透,享受事奉的豐富,將真理構成到你們裡頭。尤其是全時間者,每天要花4小時來泡透、追求真理。他自己每天上午4小時來追求,下午、晚上去作工、聚會。他是上午8時開始就坐到書桌前,和助手們一同來編寫訓練綱要,到10時休息一刻鐘,在房間起來走路活動。去到他的住處就能曉得,他的房間都是無障礙的平地,完全沒有高低以防止跌倒。李弟兄有7本聖經,一再研讀且寫滿注解,但後來遺失了2本,現存5本放在李弟兄故居,仍可前往參觀。李弟兄的皮鞋和領帶都擺放十分整齊,他的書擺放在桌角,不會散落。他晚上摸黑起來都不用開燈,就能知道東西放在哪裡,生活十分有規律,也非常有紀律。李弟兄清晨起來常顧及李師母,為不打擾他,就躺在床上默想整本聖經,從創世記開始默想聖經到啟示錄,他有聖經一章一字的工夫。
基隆伍壽坤弟兄一生讀過聖經200多遍,將聖經1189章,以一章一字的方式,每天可以默想全本聖經一遍。他在晚年時將這種讀經秘訣傳授給我,他說可將此冊轉贈給有心讀主話的弟兄姊妹們作參考。目前我正在花工夫背誦,已經將創世記、出埃及記、馬太福音到啟示錄背誦完畢,並且編曲歌唱,以幫助記憶成為長期的滋養。
李弟兄平常在講臺上的飲料,就是熱水加蜂蜜、檸檬和少許的鹽,不僅潤喉爽口,也能延續為主說話的力道。李弟兄從年輕時就是一個一直操練靈的人,他曾在弟兄會手下受教七年,有相當美好的裝備。同時他也是經常「上山禱告,對海講道」,同時他也操練對鏡子講道來練習手勢、表情和聲調。別人都以為他是出身貴族,身世不凡,那知出身貧困,甚至是貧無立錐之地。他年輕時尚未被主得著前,他也喜歡看京劇、打麻將、踢足球,但他被主得著後,就有一個心志要一鄉一鎮地傳揚福音。起頭時他在家鄉建立了煙臺召會,他在商行工作,收入頗豐。
李弟兄的早期生活
1932年時,他收到倪弟兄從地中海發來的電報,他就答應主的呼召,放下職業全時間服事主。主借著李弟兄帶進煙臺大復興,也借著他恢復了倪弟兄的事奉,他在山東煙臺被日本人關後看見生命樹的異象,後來在上海也供應了生命樹的資訊,不僅恢復了倪弟兄的事奉,也帶進了上海的大復興。1950年到了香港,又帶進了香港的大復興。倪弟兄在1949年囑咐李弟兄到臺灣,李弟兄就在8月1日正式開工。他後來到香港和倪弟兄配搭,設立長老,倪弟兄因對大陸眾召會的負擔及神兒女的需要,於是悄然地再回到了的大陸,直至1952年下監。
李弟兄在洛杉磯召會早期的日子(1958-1964)
1959年,李弟兄的前妻去世了。當年12月,在臺北,有個領頭弟兄和李弟兄見了面。張晤晨弟兄告訴我,李弟兄和張郁嵐弟兄提出了三個姊妹的名字,其中包括翁德惠姊妹。最終,黎寶藝姊妹成為了他的新婚伴侶。1960年2月2日,在臺北的一間會所,他們結為夫妻。
1960年,李弟兄第二次從紐約回臺灣途徑洛杉磯。
1962年4月,李弟兄來到了San Francisco。一些弟兄從洛杉磯會合,問他們是否應該在洛杉磯召會開始聚會。李弟兄告訴他們要禱告。經過多次禱告,1962年5月,他們作為洛杉磯召會開始了聚會。11月,李弟兄搬到了洛杉磯。12月,五六十位信徒參加了在洛杉磯的特會,釋放了「包羅萬有的基督」的資訊。在特會期間,一些弟兄和李弟兄每天一起為主在美國的工作禱告數小時。12月開始將詩歌從中文翻譯成英文。
從1963年1月開始,美國許多地區的基督徒團體邀請李弟兄傳道。在洛杉磯舉行了第一次培訓,有30位學員聚集在一起接受為期6周的培訓,另外還有70位聖徒參加了晚間的聚會。李師母搬到了洛杉磯(艾登會所)。
1964年8月,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培訓,主題是「神的經營」。12月,李弟兄釋放了「神建造的異象」。在1964年期間,許多人被李弟兄的事工吸引,在加州、紐約、德州逐漸出現了許多地方召會。
1965年至1974年(艾登會所時期)
1965年,洛杉磯的召會購買了第一個大會所(1101 S. Elden Ave.),並於7月搬入了艾登會所。開始實行各種服務小組(清潔與佈置、招待、園藝、維修、施洗、文書與印刷、售書、兒童與青少年、搬運)。
1966年購買了瑪格諾利亞之家,用作服務辦公室、執事辦公室、兒童聚會、接待、水流出版社辦公室、書房和磁帶室,聖徒們住在靠近會所的公寓和附近的「家庭」區的房子裡。禱讀於1966年秋開始,在臺灣、洛杉磯和舊金山同時開始。
1967年開始使用新詩歌本。編輯新詩歌本的工作從1963年開始,於1967年4月完成。從數千首基督徒詩歌中挑選出最優秀、最豐富、最深刻的840首,加上李弟兄從1960年後翻譯或新創的240首,成為目前1080首英文詩歌本,按照真理和屬靈經歷排列。同年也開始了呼求主名的恢復。在某次主日聚會前,每個人都習慣性地安靜等待,李弟兄站起來說:「每個來聚會的人都可以說四個字。」李弟兄說的時候甚至自己還不知道這四個字是什麼,他一邊說一邊思考。然後李弟兄說了四個字:「哦,主,阿門,阿利路亞!」每個人就開始當場實行,還有人立刻作了一首相關的詩歌。然後這種實行就盛行開來。
1968年,141位聖徒參加了為期五周的遠東之行(臺灣、菲律賓和日本),遠東之行後,從各地(1968年夏天和1969年夏天之間)搬到了洛杉磯的聖徒大量增加。
1969年,年輕人湧入(嬉皮士、牧師、傳道士以及老少信徒),在那幾個月裡,許多聖徒從洛杉磯周圍和其他地方進入了召會生活。1969年9月至10月間,有200位新的弟兄姊妹進入了召會生活。他們進來後,就搬到了會所周圍附近,毗鄰而居,使聖徒們有完全的召會生活。在那些年裡,超過400位聖徒住在艾登會所四條街以內的地區。聖徒走在街上就可以聽見「讚美主」和「阿利路亞」從房子裡傳出來。夏季培訓的主題是詩篇中所啟示並豫表的基督與召會,許多聖徒開始寫詩歌和靈歌。12月在賓夕法尼亞州伊裡(Erie, PA)的特會上,論到「七靈」,點燃了艾登會所聖徒屬靈的火,購置了艾登之家作為水流出版社。
1970年夏季特會的主題是基督與宗教相對,有遠東聖徒來訪,福音遊行開始,在洛杉磯的Lafayette公園、好來塢大道等地遊行。
1971年夏季培訓的主題是以西結書。從一個會所擴展為四個會所(一會所為艾登、二會所為山谷(聖弗南度穀)、三會所為西洛杉磯(洛杉磯加大)、四會所為東洛杉磯)。
李弟兄在Anaheim時期
1974年,李弟兄和李師母搬到了Anaheim。
1997年6月9日,李弟兄在Fullerton的La Palma Memorial Hospital離世。李師母繼續堅定的禱告支持著眾召會和主的行動,她成為了聖徒們長進和喜樂的強大因素。李弟兄的最後一句話是「獻祭」。
2013年4月30日,李師母去世,她的最後一句話是「阿利路亞」。
李弟兄曾經和一個名叫Joe的美國白人領頭弟兄交通過,他是從Yorba Linda來的。那裡的召會都是由他開創的。等到他年老時,因為身體不好需要治病,西雅圖的召會長老們希望將會所賣掉,用於支付他的醫藥費。但李弟兄不同意這種做法,因為召會需要更多年輕人的支援,而事奉主的人應該在年輕時就規劃好自己的財務,為未來做準備。召會可以向聖徒報告,以愛心紀念老弟兄的需要,而不是出售會所(神的產業)來幫助他,應該由有負擔的聖徒、有愛心的人來承擔。2015年,我們在Huntington Beach曾經有一個黑人姊妹因為車子違規被拖車,需要支付1500美元的罰款,弟兄們認為不應該動用召會的款項來幫助她,而應該由有愛心的弟兄們私下幫助她。結果是我先幫她用現金支付罰款,避免增加利息,然後幾位弟兄一起分擔,解決了這件事,也避免了更多的罰款和利息。這也是秉持著同樣的原則。
李弟兄有81歲高齡,在臺北市召會分享福樂生活時,問了在場的1500位大專青年:「你們覺得我多大年紀?」他竟然說自己不是81歲,而是18歲,比在座的年輕人還年輕,比每個人都更有活力。這顯示了李弟兄非常幽默,並在主裡保持著年輕的心態!
1998年,當我和家人去看望李師母時,她告訴我們,在山東煙臺時,李弟兄經歷了空前的復興,後來卻被日本憲兵隊監禁了。他們懷疑他提及的「復興」是指要振興中華,因此拿出聖經來考他。結果李弟兄翻開聖經,指著一段話就說:「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哈巴穀書》3:2)日本人因此知道他是真正的傳道人,就釋放了他。在監獄裡,日本憲兵又問他,耶穌管不管你吃的呢?李弟兄說管,於是日本人就斷了他的食物供應。然後,一位同獄的希臘基督徒年輕人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了李弟兄。
李師母非常關心同工們的身體健康。某次我去送奉獻給李師母時,她還詢問了每個同工的健康狀況。李師母常去超市,每次買的東西不多,但都是最新鮮的食材,為了照顧李弟兄的健康。她說:「如果李弟兄只活到70歲,我們就沒有生命讀經了;如果只活到80歲,我們就沒有新路和恢復聖經了;如果只活到90歲,就沒有高峰真理的神聖啟示、神人生活和照著神牧養的資訊。」因此,李師母非常關心李弟兄的健康,以確保他能夠繼續服事。
李師母活到了97歲,臨終前仍然保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態。她最後依靠在孫女Esther的身上離世。她的呼吸逐漸停止之後,全時間的學員們和家人們圍繞著唱著詩歌:「有祂就能歡唱,有祂就能歌唱。」李師母的安息聚會在Anaheim的職事站會所舉行,場所擠滿了人。安葬儀式在恩典陵園舉行,來了2000多人,這樣盛大的安息和安葬聚會在美國非常罕見,顯示出聖徒們對李師母的懷念和尊敬之情十分深厚。
李弟兄對家庭孩子的教導主要包括對神、對人和對事的教導:對神要敬畏,對人要和睦,對事要公平。他說:「立德(神人生活)、立功(照著神牧養)、立言(神聖啟示的高峰)」是人生的三個不朽。
李弟兄非常珍視聖經和主的話,常常抱著聖經睡覺。每次分享主的話時,總是充滿著光明和啟示。我們需要效仿他的榜樣,珍視主的話,時刻被主的話和聖靈所充滿,才能滋潤出豐富的生命活水,滿足人們的需要和渴望!
李弟兄從不守舊,不固執於老辦法。在臺灣時,他丟掉了大陸的做法;來到美國後,又拋棄了臺灣的做法,不斷地更新前進,永不停滯。他說:「迪士尼樂園一定要去,但不能再去。」他明白不去就不能增長見識,但再去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儘管我的孩子還小,我們為了讓他們有更多的活動空間,也為了帶來訪的聖徒去相調,我還是連續好多年買了迪士尼樂園的年票,回想起來也是美好的回憶。
某次在Anaheim的同工聚會上,李弟兄來晚了,他說是因為在查字典,多花了半小時與弟兄們交流。他分享了他如何查字典以及查了哪些內容。他還說電腦不如人腦管用,電腦就像豬腦袋一樣,而人腦最為靈活。
李弟兄有責任培養相調的弟兄們。在1993年的相調特會上(在Anaheim希爾頓酒店),有40多位相調的弟兄們操練信息綱
要的配搭,當時有一位弟兄在講舊約中的聖靈,結果李弟兄當場起來糾正說,舊約中並沒有提到聖靈,只有聖別的靈。可見李弟兄對聖經非常精通,對相調弟兄們的成全也非常認真。
李弟兄說孩子在9歲之前應養成閱讀的習慣,語言的學習應在15歲之前打下基礎,15歲之後就晚了。13歲到19歲的青少年時期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必須像海綿一樣,每一年都要當成100年來利用,努力鍛煉體力、腦力和吸收能力。在美國,我申請了公共圖書館的借書證,一次可以借20本書,多讀書和寫作能力就會好,學習成績也會好。如果在7歲到9歲之間培養好孩子的閱讀習慣,就不用擔心他們的學習和功課了。李弟兄從不冒險,也不做危險的事,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被神託付的人!
1990年左右,李弟兄從臺灣選派工人來美國時,和臺灣福音工作的弟兄們交談,他們提到選派工人時的主要原則。首先,最重要的人不能來(美國),因為他們在當地已經有責任。所以選擇了一些相對「次要」的弟兄們。選派工人有三個原則:1、在召會生活和事奉上要有一些經驗;2、要能夠用英語交流;3、要能夠開車。於是,我、秦伯光弟兄、古國卿和蔣源仁姊妹、陳玉美姊妹就被選派來了。在我們之前還有蔡宜芬姊妹和吳複華弟兄,一共有7位。到了美國後,李弟兄讓陳實弟兄將我們分派到不同的召會,並囑咐長老們立即幫我們辦理身份。我們通過宗教移民方式辦理了特殊簽證,拿到了綠卡。吳複華弟兄、古國卿和蔣源仁等人大約半年後順利拿到了綠卡,但蔡宜芬姊妹的綠卡申請遇到了困難,後來專門找了一位猶太裔的律師才解決了問題;我和秦伯光、陳玉梅三人一起遞交申請,結果一直在審查中,主要是因為在我們遞交申請之前有五位假尼姑在辦理宗教移民簽證時被查出,我們也受到了牽連,所以要經過嚴格審查。當美國在臺協會向臺北市召會核實此事時,總執事室上有我的名字在同工名單上,最後才能順利通過。這是劉晨曦弟兄告訴我的!在那段時間裡,李弟兄非常關心我們的英語學習,特地請了Dan Leslis弟兄和Martha Ball姊妹教我們英文。李弟兄說語言非常重要,要講好英語有三個方面要注意:1、發音一定要像美國人;2、要掌握好文法;3、詞彙量要盡可能豐富,要花時間背誦。例如,有些人就是利用字典背單詞。
李弟兄談到了罪過、過失、罪孽。每一個都比前一個更嚴重,比如trespass(侵入、貪婪的念頭)、transgressing(違反、偷竊、違法行為)、iniquity(罪孽、嚴重的犯罪,比如殺人等)。
所有天主教國家開展工作都很困難,比如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性格也比較浪漫但也善變。而新教國家,比如英國、德國,性格比較準確。小Paul Hon弟兄說他的時間,1/3在印尼、1/3在墨西哥、1/3在北加Pleasant Hill。陳泓君弟兄去了印尼、法國和New Jersey,把New Jersey從3個召會擴展到了10個。幫助召會過神人生活,生養教建。
李弟兄談到了波斯灣戰爭,和林子安弟兄講述了這場戰爭如同推背圖所說的一樣。唐李淳風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圖,最後一卦說「一人為大世界福」,這與聖經所說將萬有歸一于一位元首(基督耶穌)之下完全一致。
我們要一直聽從耶穌的靈是否「不許」,必須活在靈裡,才能真正經歷。
李弟兄每次接到電話都會很耐心地說:「有什麼事嗎?」他也教導我們,處理事情之前,都要先禱告,等待時機成熟再處理。
劉遂弟兄的榜樣(劉陳路德師母)
1994年在Alhambra的一次特會上,劉遂弟兄告訴我們一個理念:人可能身在一地,但心卻應該放在全地。這意味著雖然我們可能在一個地方的召會中服事,但我們的心卻是為了建造主的身體和恢復全地而活動。我曾在北加州San Francisco召會服事時,開車接劉遂弟兄夫婦從他們在Fremont的家到San Francisco的會所參加年長聚會。上車後,劉遂弟兄的習慣是哼唱詩歌,比如《大本》287首:「主我是屬你,我聽你宣告,知你愛我的無匹;但我是渴望,能因信升高,能以和你更親密。吸引我近,更近親愛主,直至你流血身邊,吸引我近、更近,更近親愛主,直至你同在中間。」
劉遂師母接著背誦大本詩歌第330首,從第一節背到第十節:「主愛長闊高深,實在不能推測;不然像我這樣罪人,怎能滿被恩澤。」
有一次劉遂師母申言交通說,她被某弟兄氣得不得了,結果劉遂弟兄在師母交通後站起來說,弟兄姊妹們,剛才劉師母交通的那位弟兄,其實就是我。
劉遂弟兄說讀聖經要讀得懂、讀得通、讀得透;陳寶良弟兄說要讀得有味道、有享受!我說還要讀得被構成!這樣,當我們為主說話時,就能深入淺出,我們能說得清楚,別人也能聽得明白,讓人心領神會。劉遂弟兄也曾幫助過李中弟兄,讀聖經也要下苦功夫,就是要背熟!
2004年,吳有成弟兄來San Francisco看望他的大兒子吳舉恩弟兄,早晨給我打電話請我帶他去找劉遂弟兄交通。中午在Fremont的餐廳用餐時,劉遂弟兄的大兒子劉黎光弟兄問吳弟兄,你看我父親將來退休,要在哪裡退休好呢?吳弟兄說當然要回臺灣退休,於是2005年,劉遂弟兄就和劉師母一起回臺灣了。先到臺北一會所落腳,後來也到臺中會所看了一下,停留了一些日子,最後選定在花蓮召會落腳,並在花蓮服事牧養神的召會。
有一次劉弟兄交通到我們信主的人有五個動詞形容屬靈的境界,「不動、被動、主動、帶動、推動」。我們要把「不動」和「被動」的人激發成為積極「主動」的人,再讓積極主動的人能在召會中成為「帶動」的人,這樣就相當了不起了,能夠「推動」的人是相當少的,像是吳有成弟兄就是一個會「推動」的人。
還有一次在1995年時,柏克萊校園,劉遂弟兄和博士班的學生及家屬傳福音,他用比喻說:媽媽泡了咖啡給小孩喝,小孩問說:「怎麼不甜呢?」媽媽回答說:「你攪一攪就甜了。」結果攪了半天仍然不甜,原來是媽媽根本忘了放糖。主耶穌就是我們人生的糖,只要放入了咖啡中,原本苦澀的人生也就變甜了。有一位從大陸來的眼科醫生吳錦芳聽到了這個資訊就受浸信主了。她來到福音聚會是在公車上收到福音單張的邀請而來的,最後她和她柏克萊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先生孫小華,都信主受浸得救了。
美國的Edward Marks弟兄,在休斯頓(Houston)的自助洗衣店看到一張福音單張,就來參加聚會,就信主得救了,後來成為服事主的弟兄;李光弘弟兄也是在公車上拿到一張福音單張,就到三重會所參加聚會,聽到劉遂弟兄傳福音而信主。之後,李光弘弟兄和他父親李文治弟兄,均很有福音的恩賜,不僅領全家族上百人得救,也帶領成千的人得救。李福明弟兄在就讀臺大中文系時,也被邀到三會所聽到劉遂弟兄的福音而得救,後來於1977年奉獻服事主。補充本詩歌第717首「豫嘗那日」和補充本詩歌129首「耶穌我太陽」這兩首詩歌都是他寫的歌詞。
某次我在北加州時,有一次和劉遂弟兄談話,我問他:「劉弟兄,您是老講道的,怎樣才能夠把話講得合適,讓人聽了有味道?」他說:「講道就是能講出個道理,能把一個真理,把一件事情講通了,那就是講道。講前一定要先多讀、多看,並且能將聖經讀得懂、讀得通,更要讀得透,他說講道講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贅言贅語,那時我心裡想,李弟兄的恢復本聖經連用注解、生命讀經都完成了,我可是要花時間和工夫進到主話語的豐富不可。」另有一次他說:「書房的書出得很多,我們要有一個本事,看到書名就要能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大略在講什麼,裡面的章目和內容,要能講得出來。」
劉遂師母的中風
趙之璧弟兄
趙之璧是在泰國開展服事二十多年的弟兄。
趙弟兄曾經交通以理書,正如以理書中描述的那樣,有些人是很清潔、經歷了考驗的。在主再來之前,我們需要得著得勝者,這些人除了對主的愛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的追求;他們清潔、單純,並經歷考驗,除了基督,其他什麼都不會作為依靠。年長的,主仍不放手;年輕的,還有時間,讓主救我們到底,救得完全。
所以,我們應該樂意接受生命中的考驗和磨練,家庭就是一個磨練我們的地方。我們應當重看主神聖的分賜,寧可讓對方來罵你,對付你,我們不應做對方的十字架。但我們也不要忘記對方是我們的十字架,神所安排,豫備把你煉乾淨。今天的機會也許明天就沒有了。你若是有福,向主有心,就願你更被煉淨,更能達到完全。若是你不肯,主就倒過來,用你做十字架,把對方煉乾淨,看誰願意,誰有福,誰就先蒙恩。
施洗約翰說,祂必增加,我必衰減。小了就安全,大了就很危險。主耶穌對彼得說,我要為你禱告,因為撒但想用篩子篩你們。假若我們大,就被篩出來,假若我們小,就篩不到我們。世界裡是把人做「大」,愈有學問愈大,愈有錢愈大,年紀愈老也就愈大;倘若在教會中也這樣,愈多的事奉,自己變愈大,愈大就愈有難處,愈大遲遲早早會被撒但篩走,大來大去變做猶大,最後就把主賣掉了。願主憐憫我們,不輕看神聖經綸和三一神的分賜。祈求基督是愈來愈大,我們是愈來愈小,小到一個地步,無論撒但怎麼篩,都把我漏掉了。我去過泰國幾次,親耳聽到趙弟兄用泰語傳講信息,實在是了不起!
陳實弟兄的榜樣
陳弟兄的英文名字叫Minoru,在日本語中意思是「果實」。有些人曾經問過陳弟兄是否是日本人,但其實他不是,他是他祖父的日本朋友給他取的名字。
陳弟兄從小就比較內向,但他的祖母對主非常虔誠,深深地影響了他。他經常和祖母一起屈膝禱告,起初可能有些勉強,但經過多次幫助後,現在已經成為一位禱告的人。在倪李時代,他的祖母在香港召會擔任女執事。在家裡,他們常常舉行愛筵,招待服事主的僕人們。陳弟兄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從小就喜歡打擊樂器,特別是打小鼓,據說他甚至在夜總會表演過。
16歲時,也就是1965年,他乘船來到美國奧勒岡州的尤金市讀社區大學,然後由他的堂兄陳啟宗介紹,轉到1967年進入USC大學建築系就讀。上大學時,他依據Elden 會所的樣式,為Huntington Beach召會設計會所,美觀大方又實用。
他有許多優良的品質。
陳弟兄對職事很追求,他接觸到主僕李常受在洛杉磯Elden召會的職事,深受吸引,全心全意沉浸其中,尤其是每次聚會後,他都會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在泳池旁邊走來走去,默想職事的信息。1968年,他和李常受一起訪問了遠東地區(臺灣、菲律賓和日本),自此開始參與召會的生活。
他非常喜愛禱告,常常把車當作禱告的聖所。他很會生活為人,他生活謹慎,做事循規蹈矩,非常慷慨大方,絕對服從職事的安排。他在服事中有見地,純潔地跟隨著倪李健康的話語。他的服事也非常慷慨,廢財費力,捐獻數額不少。
他曾為張湘澤弟兄翻譯信息,他也很有覺悟。張弟兄醒覺他說要大膽、大聲,不要膽怯,這給了陳弟兄很大的幫助,讓他有了突破性的進步。
他也很有規矩,也有自我約束。他受到了李常受的管束,不能參加召會外的聚會,也不能穿著有花紋的皮鞋。他吃愛筵絕對不拿第二回,飲食有自我節制。在言行舉止上,他遵從規矩,不越界。即使在1970年前後,李常受帶領要讓美國人加入召會,他也嚴格遵從,從不去中國城、中餐館,也不講中文。他喜歡游泳健身,並聘請教練指導,所以身材很健美。他的口才流利,資訊內容豐富,積極向上且有啟發性,他的中英文都很出色。在飲食方面,他喜歡前爾灣三合之港式雲吞,也曾去丁家參加愛筵,稱讚丁家的餃子很好吃。他很受大家歡迎,尤其年輕一代視他為榜樣和學習的對象。
吳有成弟兄的榜樣
吳弟兄從小就在一個愛主的家庭中成長,他在師大附中當物理老師的時候,受到主僕李常受弟兄的囑託,開始擔任臺灣福音書房的經理。1985年夏天,他決定放下工作,全職投入事奉。在此之前,他也參與了1986年夏天在臺灣舉辦的全職訓練,吸引了700位參加者。
自從1993年開始到2007年,他積極推動臺灣年輕同工前往俄羅斯開展工作,共建立了200處召會,使俄羅斯的福音工作蒙受主的恩典。
1992年底,吳弟兄意識到主的行動正在發生,他迅速行動起來,組織了臺灣的弟兄姐妹前往俄羅斯,並將所見所聞與李常受弟兄分享,受到鼓勵。從那時起,臺灣的召會開始實際配合在人力和財物上。
吳弟兄還鼓勵臺灣的聖徒抓住主僕晚年盡職的機會,前往美國參加特會和訓練。他還積極參與了臺北信基大樓的興建,提出了創舉性的奉獻方案。
在1997年,吳弟兄又受到李常受弟兄的託付,鼓勵臺灣的年輕同工前往歐洲各國,推廣主恢復的信息。這些努力使得臺灣的召會參與全地的工作擴大了度量。
2003年,大陸赴美學人學者工作成立,吳弟兄也參與了負擔,帶領臺灣的召會全力支持,在人力和財力上都盡力擺上。
他也鼓勵臺灣的服事同工追求神命定之路,並將信心目標設立在每年帶領一萬人信主。截至目前,已有十萬人受浸,召會年年增加。
2010年,吳弟兄又承擔起責任,將亞洲已有召會的國家同工們調度在一起,成立了主在亞洲的工作,幫助有心開展見證的年輕人前往新的國家。十年來,共建立了302處召會,帶來了一萬八千位新信徒。
除了在事奉上的努力,吳弟兄在運動方面也表現出色。他曾經參加過全臺北市的800公尺田徑比賽,並在師大時擔任英式橄欖球隊的隊長,帶領學校獲得了全宜蘭縣冠軍。在吳弟兄的帶領下,他所在的場合總是充滿歡樂和勝利。
1977年,主僕李常受弟兄回到臺灣,開展了一個特會和訓練,主題是「一個身體、一位靈、一個新人」。當時,陳泓君弟兄負責大會的統籌,而吳有成弟兄和劉天元弟兄則負責場地的整潔和佈置。在搬運椅子的時候,通常每個人只能左右各搬兩張椅子,但吳弟兄卻能左右各搬四張,顯示了他在服事上的超凡能力和力量!
1981年,李弟兄再次回臺,開始了亞洲眾召會的事奉訓練,內容是講述「主恢復六十年的歷史」。這次訓練中,吳弟兄擔任總管,而我在文書組協助服事。吳弟兄從師大附中趕來,立即和我們交流,並關心我們的進度。有些弟兄的電話號碼我正在查詢,準備聯繫,但吳弟兄卻直接告訴我號碼,展示了他超強的記憶力。
1990年2月,我被調派到美國南加州服事,吳弟兄對我說:「世威!要好好幹,不要漏氣!」他的鼓勵深深印在我的心裡。我和吳弟兄的交流總是給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他的話雖然簡單明瞭,但非常實用,比如他對主的信心和信賴總是表現為:「沒有問題」!
1998年,在美國南加州,我們需要用3300萬美元現金才能購買一個園區,臺灣眾召會承擔了其中的1000萬美元。許多困難問題,在吳弟兄對主的信心和積極推動下,迅速得到解決,成功實現了目標!這一切榮耀都歸給主!
我與吳弟兄有著五十年的召會生活交集,無法完全盡述。吳弟兄一生都在拼命為主效力,他是我最好的榜樣,永遠活在我的心中!他是我永遠懷念和敬佩的「吳哥」!
余潔麟弟兄的榜樣
陳泓君弟兄的榜樣
李光弘弟兄的榜樣
林鴻弟兄的榜樣
臺北召會4會所二潘
臺北召會4會所有兩姓潘的弟兄,姑且稱作二潘,分為大潘和小潘。大潘叫潘作同,小潘叫潘英雄。大潘弟兄開銀樓,有次遇到搶劫。結果大潘弟兄很勇敢地呵斥歹徒,說:「跪下!你要相信耶穌!」出乎意料的是,那個壞人竟然聽了他的話,後來甚至願意信主得救。大潘弟兄還邀請他回來工作。小潘弟兄,是4會所的長老之一。他的雙胞胎弟弟長得和他十分相像。有一次,有人看見小潘弟兄在戲院門口抽菸,但他們不敢上前打招呼,只是私下議論。後來潘弟兄解釋說那其實是他的雙胞胎弟弟,不是他本人。
詩歌677牟弟兄福音聚會
牟敦康弟兄
羅烈堂弟兄
Benson Philips弟兄交通